新闻动态

THIS NAME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思政部“特色”教研室赴延安开展教学考察

发布日期:2015-09-21    作者:     来源:     点击:

秋高并不一定气爽,气爽也不一定神闲,而神闲更难得历史的追忆与精神的洗礼,更何况那是一段用红色记忆打造、用黄天厚土铸就的苦难岁月与革命史诗。

9月18到20日,刚刚在教师节受表彰的陕西省教育工会五一巾帼标兵岗——思政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一行,在王风娥教授的带领下,来到中华民族真正站直脊梁的始发地——延安,围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内容进行实地教学考察。从凤凰山到杨家岭,从枣园到王家坪,从宝塔山到南泥湾,从壶口瀑布到西北局革命纪念馆,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与革命文物的再现与回观,使得我们感觉三天的行程虽短暂匆匆,却也在这十三年(1935——1948)历史与神话的缅怀之间,拱举起一种力量,一种油然而生的精神力量。它穿越时空,荡济征尘,重塑我们的精神风骨。

走进杨家岭,我们似乎目睹到中共中央指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雄伟场面;而整风运动、延安文艺座谈会、党的“七大”乃至毛泽东会见美国记者斯特朗的历史画面,也在杨家岭的早晨,是那么栩栩如生地映入眼帘;

站在宝塔山,俯瞰延安城,我们重新获得了一种历史的高度;

爬上清凉山,聆听那永不消失的电波,似乎整个中华大地有了主心骨;

驻足枣园,大生产运动的火热场面让我们顿觉浑身有力,不禁感叹“人定胜天”的真正内涵。至于南泥湾创业模式,更是在历史与现实的平衡间,让人对我们的党顿生敬畏。而壶口瀑布,那惊涛拍岸的雄浑气势不正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顽强不屈、执着奋进的火热场景吗?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历史的片段记忆与现场资料图片的交相辉映,不断唤起我们对“延安精神”的总体认知与新的解读。而在延安大学,团队成员郑兴刚博士为延大研究生所作的精彩报告,更是让我们大家倍感作为工程大老师的骄傲与自豪。调研的最后一站是刚刚兴建不久的西北局革命纪念馆,这个由陕北革命根据地发展而来的“西北局”,在那个血雨腥风年代的战斗历程,更让我们倍感今天和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需要更加珍惜。

“红色圣地,不虚此行。这是我们教研室的一次教学考察活动,更是一次精神重塑之旅”,教研室主任王风娥教授不无感慨地说,在返回西安的动车上,她要求大家把此次实地考察获得的资料图片与个人内心感受尽快完型并融入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去,不仅仅是补充完善自己的课堂内容,更重要的是言传身教,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真切红色感受。在随后的自由发言中,大家都觉得此次考察收获颇丰,除却获得的第一手教学资料,至关重要的是受到了一次心灵的真正洗礼与彻底升华。同时大家纷纷建议应把备课工作更多地放在第一实际现场,边参观边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打造“特色”精品课程。(李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