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至24日,我部教师屈旻博士在北京参加了“2014教育与社会科学国际学术会议(ICEASS)”,该会议由中国台湾高等教育论坛主办,来自美、英、加、德及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出席参加。
开幕式上,G&H教育与研究基金会研究教育培训与发展副总裁Cathine Gilchrist Scott博士就21世纪教师转型培训计划作了主题报告。她指出,随着新世纪教育全球化,国际教育竞争愈发激烈,要求转变教师培训模式和教师功能,采取创新方法切实提高教师质量和学生学习能力。
会议期间,屈旻老师作了《社会工程学的意义、内容和特点》的专题学术报告。他认为,中国改革经验的总结对于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突破单一学科理论思维,结合实践思维加以处理和解决。社会改革的核心工作是在固有的社会结构基础上进行社会模式设计与创新。社会工程学是关于社会发展的各种具体模式研究的科学。它以社会工程规律作为客观基础,以研究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的生成规律性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总体社会概念为理论视角,其理论服务指向社会管理。社会工程理论的重要特点在于它的综合集成的方法论原则,其基本问题是处理多向度规律的约束、互动与综合优化问题,多重价值的分歧与整合问题,多种情景因素的分析与判断问题,多种社会发展理念的选择与定位问题。发展社会工程学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及深化改革的客观需要。该报告的学术观点引起与会专家学者的强烈兴趣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