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院会议室召开师德师风建设专题会议,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各教研室主任、各支部书记、科级以上干部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傅博娜主持。
会上,傅博娜带领大家重温学习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关于健全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文件,集中学习了教育系统违纪违法的典型案例,引导教师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进一步增强纪律意识和廉洁意识,持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她强调师德师风建设是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并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提出相关要求:一是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和“六要”要求,自觉践行教书育人初心,严守“课堂讲授有纪律、学术研究有规范”的红线,规范职业行为,以高度政治自觉弘扬优良师德师风。二是导师要切实履行研究生就业第一责任人职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鼓励毕业生投身西部建设,充分发挥就业育人作用,共同推动毕业生顺利就业。三是结合当前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各支部要深入开展学习研讨,抓好教育培训,认真查摆存在问题,坚持边查边改,并对查摆出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治,进一步将育人责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院副院长郭松围绕师德师风建设,强调要筑牢思想防线,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构建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他提出:一是严守学术规范,聚焦科研创新,鼓励支持教师积极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加强科研平台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二是思政课教师应高标准严要求,增强铸魂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将价值引领融入每一堂课程设计。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切实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三是创新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立足人才培养需求,创新培养模式,以高尚师德和专业素养助力研究生全面发展。
学院副院长屈旻、赵鹏分别结合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中期“回头看”和推进有组织科研对近期重点工作进行了布置,强调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提升教学质量;推进有组织科研,探索学术前沿。通过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考评机制,建设优良教风学风,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撰稿:曲艳萍 审稿:傅博娜 郭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