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马克思主义学院“继承先辈精神,谱写壮丽青春”暑期社会实践队7月12日至14日赴陕西富平开展了一场融合红色教育、精神传承与文化探寻的实践活动。
红色誓师忆峥嵘 宣讲传薪润初心
7月12日下午,实践队来到八路军第一二零师抗日誓师纪念馆。88年前的1937年9月2日抗日誓师大会上将士们“誓不还家”的铮铮誓言,定格在雄伟的纪念碑与碑座上,让队员深切感受先辈保家卫国的赤诚。在关中民居风格的陈列馆,通过“红军进驻富平”等五个板块,生动还原一二零师的奋战历程,军民同心的场景让队员理解“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随后队员们在永安村红色大讲堂开展“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宣讲,用英雄故事向当地学生传递爱国情怀,让红色火种在青春心中生长。
追寻先辈足迹 重温初心使命
7月13日,实践队开启感悟习仲勋精神的研学之旅。习仲勋故居纪念馆中,黑白照片、泛黄手稿与简朴生活用品,诉说着他“为穷人说话,为百姓办事”的信念。队员在讲解中体悟共产党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精神原点。午后,全体队员在习仲勋陵园肃立鞠躬献花,缅怀其为民族解放与国家建设的贡献。随后,队员走进关中革命纪念馆,从游击战到解放战争,从马克思主义传播到渭北根据地创建,史料让富平“红色堡垒县”的地位愈发清晰。游客“带孩子了解家乡历史”的话语,让队员懂得红色精神传承的意义。
探访老城寻韵 细品非遗匠心
7月14日,实践队深入富平老城记忆馆,在“文有杨爵,武有王翦”的历史长卷中触摸文化根脉。“孝子梁悦”“忠臣张紞”等故事,让队员感受“忠孝节义”的文化基因。漫步老城遗址,“深沟高垒”的防御格局、马面垛口的军事智慧等,彰显古人“攻防一体、天人共生”的生存哲学。队员触摸砖石,感知先辈筑城守土的坚韧。在国家级非遗研学工坊群,队员们感受着千年柿染的绿色智慧、阿宫腔的秦地风骨、富平石刻的匠心坚守,让文化自信在体验中升华,展现富平人世代相传的生活智慧与文化坚守。
此次富平之行,队员们在红色教育中淬炼品格,在先辈足迹中感悟初心,在文化探寻中厚植自信。实践队表示,将把红色精神与文化智慧转化为奋斗动力,让红色血脉与文化薪火永续传承。
(撰稿:雷鸣 张震阳 审核:傅博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