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THIS NAME

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构建新时代新型“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新模式

发布日期:2025-07-20    作者:梁育     来源:     点击: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西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开展“新时代青年延安行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25年7月14—19日)。师生通过沉浸式研学,将思政课堂搬进革命圣地,实现理论认知与实践感悟深度融合,推动构建新时代新型“大思政课”建设新模式。

革命足迹中回溯光辉党史

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研学团从泛黄文件解读党在西安的抗战史实;在安吴青训班旧址,师生们感受革命青年“到延安去”的热血豪情;在延安县委县政府旧址,师生直观了解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探索实践;在薛家寨的悬崖洞窟,一起见证陕甘边军民以天险为屏障的坚韧斗争;在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和抗大纪念馆,在历史遗存与红色印记里中探寻革命根脉,感悟青年担当。

现场教学中赓续红色血脉

在照金纪念馆,师生通过一幅幅照片见证根据地军民垦荒、练兵的历史印记。带队指导教师雷鸣深情讲解道:“‘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抗战的桥头堡’不是一句空话,这些简陋的枪械、补丁的军装,都是先辈用血肉筑成的防线,我们要把这份坚韧和担当传承下来,让革命精神永不褪色!甘泉雪地讲话旧址的《重走革命路》活动,深化“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奋斗哲学;甘泉八千里豆腐干厂教学现场,则展现非遗与红色产业融合新路径;在南泥湾革命旧址的大生产纪念馆内,见证“陕北的好江南”诞生历程,集体朗诵《回延安》凝聚滚烫赤子情怀。

实景课堂赋能思政创新

延安革命纪念馆与王家坪旧址的珍贵史料,串联党中央延安岁月;杨家岭革命旧址的专题思政课,深入浅出解读中共七大“团结奋斗”的时代命题;枣园旧址中,实践团成员张永强同学结合张思德事迹与当代青年责任展开《为人民服务过时了吗》宣讲,引发青年责任反思;实景演出《延安延安》以艺术语言激活历史记忆、再现革命历史,感受延安精神的磅礴力量。

青年之声赓续红色基因

宝塔山下,实践团成员赵梦婷同学宣讲《宝塔山下的誓言》,将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与青年一代的使命担当紧密相连;桥儿沟革命旧址与延安文艺纪念馆里,师生们在文艺工作者的革命故事中体悟“文艺为人民”的创作初心;“赛红歌”《南泥湾》与《明天会更好》师生大合唱高亢优美的旋律里,全体成员传递着马院师生奋进未来的青春激扬精神风貌‌。

通过此次六天的实践研学,通过文物触摸历史温度,在思政课堂与实践体验里深悟延安精神,师生们纷纷表示将把实践中的所学所悟转化为奋进力量,把延安精神内化为行动自觉,让红色基因在青春血脉中永续传承。今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以创新实践不断开创和坚持“革命文物+思政教育”的“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新模式,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鲜活样本和奉献马院力量。

(撰稿:雷鸣 赵梦婷 审核:傅博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