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THIS NAME

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年“研究生学术活动月”风采回望

发布日期:2025-07-24    作者:梁育     来源:     点击:

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关于开展西安工程大学2025年“研究生学术活动月”活动的通知》(西工程大校字〔2025〕10号)文件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学术引领,创新赋能”主题,扎实推进“研究生学术活动月”系列工作。活动期间,学院坚持育人导向,突出学科优势,分板块、多层次开展理论学习、学术交流、榜样引领与创新实践等内容,进一步营造了积极浓厚的学术氛围,增强了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一、拓展学术交流平台,提升理论研究视野

依托学院学术资源,学院围绕理论前沿与现实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一方面,以“授课技巧之心法与手法”“当前国际形势及其发展趋势”“党报理论文章撰写要求”等为主题的专家讲座相继举行,邀请多位教授、讲师、资深媒体人分享学术研究与写作经验,深化了学生对意识形态安全、党的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等重要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织梦成锦——马克思主义经典读书小组”持续开展月度读书交流,提升了研究生的阅读深度与理论阐释能力。

此外,学院还组织劳模工匠事迹报告会,邀请全国劳动模范讲述奋斗经历,激励同学们立足专业、厚植家国情怀。这些活动有效拓宽了研究生学术视野,增强了其理论思辨力与现实关怀力。

“织梦成锦——马克思主义经典读书小组”开展月度读书交流

4月8日,特邀西安睿特优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西安市创业导师、全国百强讲师刘凌主讲“授课技巧之心法与手法——打造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与就业优势”的就业指导专题讲座


4月24日,“纺织服装行业劳模工匠进校园报告会暨纺织劳模工匠‘大思政课’建设研讨会”在我校金花校区举办

 

5月28日,受学校邀请,斜口派出所民警赵飞在图书馆报告厅为我院师生做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专题讲座


二、强化学术规范教育,夯实科研基本功

为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科研规范意识和学术表达能力,学院系统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培训。5月28日,李益鹏老师主讲的专题讲座深入讲解了论文撰写要点、期刊选择与投稿流程,强调了学术诚信底线,增强了研究生防范学术不端的意识。

随后开展的“学风建设大讨论”更是在学生骨干与教师代表的共同参与下,围绕“如何塑造优良学风、营造清朗学术生态”展开热烈交流,有效推动了学院学风治理机制的完善。

此外,学院还计划邀请《陕西日报》高级记者苏同敏讲授党报理论文章的撰写规范,增强研究生的理论宣传和公共表达能力。通过一系列“接地气、重实效”的讲座培训,切实打牢了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和学术规范意识。

5月29日师生开展“学风建设大讨论”

 

5月29日,学院院长助理李益鹏老师在临潼校区人文楼219教室主讲“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规范”专题讲座。


三、弘扬榜样力量,激发进取精神

学院持续推进“榜样引领”工程,成功举办了“榜样的力量”研究生成长分享会,邀请在科研、竞赛、实践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研究生代表交流经验。

通过榜样带动,学院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引导学生坚定理想、志存高远、砥砺前行。


学院网站宣传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获得者先进事迹


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动创新能力培养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是学院长期坚持的育人理念。活动月期间,学院结合思政教育、社会调研与实践创新,着力打造“青年讲师团”“红色主题案例汇编”“创意大赛”“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等实践育人品牌。特别是“守正创新·理论赋能”第一届马克思主义创意大赛中,研究生围绕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形成了多个具有理论深度和现实关切的创意成果,体现出较强的政治敏锐性与创新表达能力。

此外,研究生还赴社区、中小学开展宣讲与调研,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发挥了专业优势,实现了学术成果的社会转化。

5月21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临潼校区人文楼219教室举办“心灵织光”心理健康主题宣讲活动

                    

我院教师杨永革、解琳那、郭松指导,研究生马瑞涛、王子彤等六位同学主讲的“场馆里的思政课”——《红色家风薪火传,立志报国筑未来》作品,荣获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三等奖

5月24日,刘敏副教授和屈旻副教授指导的研究生团队项目《西部农村互助性养老协同推进调研——基于陕西省西安市9个自然村》在第十五届“挑战杯”荣获省级二等奖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第一届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宣创新创意大赛

举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讨会暨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二届教学技能大赛


五、注重总结提升,推动长效建设

本次学术活动月,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组织有序,既回应了研究生多元化成长诉求,也强化了学院研究生教育的品牌特色。学院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深入总结经验,持续完善“分层分类、学科融合、实践导向”的学术育人机制,进一步探索“项目化、品牌化、融合化”的活动路径,为建设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今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坚持守正创新,致力于打造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学术生态,不断激发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内在动力,助力学校建设迈上新台阶。